状态模式是一种行为型设计模式。

它允许对象在其内部状态发生变化时改变其行为。通常,这种模式用于解决一个对象具有多个状态,且在不同状态下可以采取不同的行动方案的问题。状态模式的主要目标是将复杂的状态逻辑分解成简单的组件,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灵活、可扩展的方式来处理对象的状态。

优点:

  • 使代码更加清晰、易于维护:将复杂的状态逻辑封装到单独的状态类中,使得各个状态之间相互独立,减少了代码的耦合度;
  • 增加系统的扩展性:由于状态之间相互独立,因此可以很容易地添加新的状态,而无需修改已有代码;
  • 使代码符合开闭原则:通过将状态相关的代码封装到单独的状态类中,可以在不修改原有代码的情况下增加新的状态。

缺点:

  • 可能会引入大量的类:每个状态都需要对应一个状态类,如果状态比较多,则会导致类的数量剧增,降低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;
  • 可能会增加系统的复杂度:状态模式需要引入多个类之间的交互,可能会增加系统的复杂度。

适用场景:

  • 对象具有多个状态,且在不同状态下可以采取不同的行动方案;
  • 对象的状态转换比较复杂,或者存在大量的条件语句;
  • 需要在运行时根据对象的状态来改变其行为;
  • 需要将状态相关的代码封装到单独的类中,以便于理解和维护。

应用

  • 有限状态机 FSM